22/05《红黑馆事件》剧评

层层递进的惊人反转伴随着层层递进的不合理性

Posted by Mystery Reviewer on May 31, 2022

整体优点

本作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重解答」。

如今以「多重解答」为卖点的推理本比比皆是,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名不符实:有一类作品明面上是同一个密室给出了多种不同的手法,但每一重解答都大量修改了初始条件,以至于完全是不同的密室重做了一遍。还有一类作品,同一个密室在不修改初始条件的前提下给出了不同解答,但手法没有变化,只是凶手身份换了。这种在本人看来充其量只是「多重反转」,不算「多重解答」。

而本作做到了在没有显著修改密室条件的前提下给出了多种手法完全不同的解答,故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多重解答」。

这无疑是颠覆式的创新,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推理点评

代价显而易见,为了能让同一个密室在不更改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多重反转,就不得牺牲前期解答的严谨性,为后续解答让步。

高余笙密室・第一重解答

基于客观事实,松木材料密度约为 $0.5g/cm^3$,再结合线索册中木板长宽高数据,可计算出单块木板重量为 $250cm \times 80cm \times 1cm \times 0.5g/cm^3 = 10000g = 10kg$。这意味着为实现该密室手法,凶手必须用绳索拎起重达 $10kg$ 的木板,再从通风口取出

那么问题来了,木板和绳索已被粘性达 $10kg$ 的超强力胶水黏在一起,而本中并无胶水失效设定,凶手想要强行分离二者而不在木板表面留下明显痕迹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以及,由于木板沉重,回收木板时难以直接用手接住,不可避免木板先撞到床沿或其它物体,一个沉重物体碰到其它物体时发出巨大声响,附近却无人听到动静。

周凯密室・第一重解答

其一,本案中长期在馆内工作的证人角色居然分辨不出两个行走距离相差近一倍的房间,即使环境昏暗叠加头晕,也不至于多走了几步都感受不到吧。

其二,人在黑暗中至少耳朵能听见动静。根据本案手法,凶手当着证人角色的面推开门时不可避免发出门撞到床沿的声音和床下轮子滚动的声音,这又该如何掩饰?

其三,在本案凶手在前一案就已是重大凶嫌的情况下,本案证人角色居然全程听信其口供而不去亲手检验,其行为逻辑难以自恰。

管家密室・第一重解答

本案手法出来后特意看了眼剧本作者,确认是灰烬自家互抄(捂脸)。但同样是用到中心对称结构反转,本作的不合理之处甚至比一年前的《漓川》更多。

其一,凶手将大门伪装成墙后,难倒没有人注意到「大门消失」这一明显差异吗?对此手册解释为门外道路因事故不通,众人不想出门。但该解释还不完善,因为大门体积巨大,人在走廊时哪怕不想出门也会无意间看见大门。

其二,最后一重反转否定陆思源为凶手,但陆思源房间反转过去是厨房,而厨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伪装成和卧室一模一样。既然他不是凶手,为何没有发现自己房间不对劲并告知众人?如果真凶把他安置在其它房间,则他一出门就会发现异样。

高余笙密室・第二重解答

该解答最大问题是强求证人角色的观察方式完全符合凶手的预期,不得有丝毫差错。

证人角色(身高 $1.5m$,眼睛高度 $1.4m$)若只在门口观察,凶手确实处于视线盲区。但本案证人角色一定会去小桌旁取钥匙,那时哪怕不经意间起身抬头看一眼,密室都会立即穿帮。

房间左右长度 $5m$,衣柜长 $2m$,小桌在房间最右侧,故证人角色捡桌下钥匙时也在房间最右侧,那时证人角色距离衣柜边缘 $5m - 2m = 3m$,衣柜高于眼睛 $1m$,故比例为 $3:1$。成年女性(凶手)身高约为 $160cm$,凶手为避视线只能紧贴墙壁内侧角落平躺,距离柜顶侧边 $2m - 160cm = 40cm$。证人角色能看到的高度为 $40cm \div 3 \approx 13.3cm$。那一侧不管是凶手的头还是脚,高度都超过 $13.3cm$ ,必定会被看到。

周凯密室・第二重解答

该解答最大问题是强求死者的行为逻辑完全符合凶手的预期,不得有丝毫差错。

其一,根据设定死者房间里有晾衣架(他自己的外套挂在衣柜里)。那么当死者想要扣下高处的通风挡板时,为何不是直接拿晾衣架去够,而是费力搬个东西垫脚下用手够。

其二,即使死者选择搬个东西垫脚下,也可以搬更轻便的小桌,而不是把自己睡觉的床推过去。

其三,即使死者选择把床推过去,也可以只是把床平移到门口大致能够到通风口的位置,没有必要先将床旋转 $90 \degree$ 使之正好抵住房门。

但凡被害人完成这一套复杂操作的过程中出点差错,密室就不成立了。

管家密室・第二重解答

其一,若要确保伪造的「天花板」表面没有凹凸痕迹且墙纸能完全遮盖木板底色,凶手必须将木板侧面对齐贴合。但本中线索只提到木板背面有胶,而侧面没有胶,如何将木板侧面对齐贴合?

其二,若是用墙纸固定木板,由于墙纸宽大,一只手贴墙纸的同时必须另一只手扶着墙纸另一侧才能贴上,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腾出第三只手来固定木板?

其三,基于上文对木板重量的计算,本案中「天花板」自重约 $70kg$,墙纸承受如此重量不免存在撕裂风险,即使能承受的住,也会出现易被察觉的、向中间凹陷的弹性形变。

高余笙密室・第三重解答

该解答为使双木板手法可行,不惜引入了门缝宽 $2cm$ 的设定。但是宽达 $2cm$ 的门缝已经能把手指伸进去了,那凶手为何不在离开密室并锁上门后从门缝把钥匙扔到桌子底下(门缝到桌子底下这段直线距离没有被其它物体遮挡),而是使用双木板这种看似巧妙利用设定实则画蛇添足的诡计。

周凯密室・第三重解答

基于客观事实,人类皮肤莫氏硬度约为 $1.5$,骨骼莫氏硬度约为 $4$,但脚掌「虎口」处并非趾骨连接处(参考:趾骨结构),所以本重解答中门把手承力部位实际莫氏硬度仅仅为 $1.5$ 左右。锁芯若为铜质则莫氏硬度至少为 $4$;锁芯若为不锈钢质则莫氏硬度约为 $5.5$。某位角色近几日已经检查过多个密室门锁,却连如此明显的手感差异都感知不到,恐怕过于牵强。

管家密室・第三重解答

起初看到红色墙纸、红色床单这些设定的时候,本人就隐隐担心《红黑馆》会把两年前《第七号嫌疑人》玩过的色盲烂梗再玩一次。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基于客观事实,松木燃烧时会产生 $600℃$ 以上高温,然而本案死者长时间坐在火焰正上方既没有被烧死也没有留下严重烧伤痕迹,反而是被燃烧产生的的一氧化碳毒死

此外,松木含大量油脂,现场没有封闭式火炉,任由松木在地板上裸烧,难免在地面、墙壁、天花板和周边物品上留下大量烟熏痕迹,事后凶手如何清理这些痕迹也是难题。

总结

本作中有一些贯穿所有密室案件的「隐藏设定」,例如近身砍中被害人大动脉,血不会喷到凶手身上,也不会喷到地面、天花板、室内物品或凶手携带道德其它道具上,只会流到床单上再被吸收掉。这种「隐藏设定」即使没有明确告知玩家,玩家玩了一两案之后也能自行接受,不会严重影响玩家体验。而上文中所指出的,都是在充分理解剧本设定之后仍有较大不合理性的地方。

为免争议,这里先举例解释下何为普通叙诡、何为恶意叙诡。

  • 【普通叙诡】:剧本中线索人物向玩家视角描述某角色长相英俊潇洒,玩家视角默认该角色是男性,但其实该角色为女性。此为正常叙诡。
  • 【恶意叙诡】:剧本中玩家视角被人下了催眠术,以至于玩家视角在任何情况下看见男人都会认为是女人,看见女人都会认为是男人,即使知道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并且催眠术的设定事先完全不告知玩家。此为恶意叙诡。

正常叙诡符合常人的思维逻辑,而恶意叙诡则是强行叙你一脸。本作中使用的叙诡,绝大多数属于恶意叙诡。借由一系列恶意恶意叙诡,八岁天才小女孩闪亮登场,为最后一重反转画下了圆满的句号。(捂脸)

当毛侦探那一段「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音频放出来的时候,我感慨于这个本如果自我定位为「欢乐推理」类型,或许可以做的很有意思。但既然这个本在宣传时就给自己打上了「硬核」标签,那就勿要怨我从「硬核」的角度提出质疑。

或许一些冲着「硬核」标签而来的玩家,看完这篇测评会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