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木夕僧之戏》剧评

(本篇剧评仍在施工中)

Posted by Mystery Reviewer on May 31, 2020

(本篇剧评尚未完成迁移)

「今打磨一木偶,赠卿邀汝一戏。」

这部推理作品有一点很有意思:本作优点创新之处往往简单直白,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而缺陷不足之处往往牵扯诸多细节,需长篇论述才能解释清楚。故出于透彻分析的目的,下文中谈论缺陷的篇幅远大于谈论优点的篇幅,恳请各位读者知悉。

体验亮点

本作作为明凶本,却彻底废除了【三刀两毒】。

推理点评

木偶连环杀人事件

破冰案件是六件木偶凶案。此时本作角色强弱不均衡的问题就已经凸现出来了:本阶段除一个相对天眼位可以知道全部案件的部分细节,其他角色本中都有几个案件是明显缺少线索的。就以我的角色为例,有三个案件我的角色除了案件名称以外就是完全一无所知。

信息的不对称又继而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玩家A想要推出的真相需要用到玩家B本中的线索,但玩家B本里明确写了必须隐藏线索;玩家B想要推出的真相需要用到玩家C本中的线索,但玩家C本中明确写了必须隐藏线索…最终的结果就是谁都不愿意公开线索,全体卡死在这边。

后来经DM核实,剧本其实并不要求玩家推出这几个案件的真相。推不出来就干脆直接进入下一阶段(木夕僧出场)。

荒废小屋的上吊者

接下来第一个案件,就算玩家推出了手法,也很难理解行为逻辑。因为凶手的手法必定会在**表面留下明显痕迹,导致后续伪装*变得非常困难。当然有人会提出那时凶手手上有道具“**米”,已经解决了后纹处理*的难题。但是,对于非天眼玩家,必须到剧本的非常后期才能知道“米**”这个道具(即后置线索)。但即便知道“**”这个道具,也很难理解其手法逻辑。那时凶手工具齐全、时间充裕,身边又是一片极广阔的无人森林(广阔到往返需两小时),完全可以随便找个地方把另一具**藏起来(反正后续还要处理一遍)。但凶手却选择大费周章的做这个画蛇添足的密室(还因为这个密室自曝其短)。

尤为离奇的是,众人发现这个死了人的密室之后,居然没人提出派人轮流驻守或频繁视察,而是直接一起回居住区吃喝休息去了。使得凶手还有机会回去重新处理现场。

肉泥酱(ろにちゃん)

接下来第二/第三次案件,主要是盘死者身份,以及为后续推死亡顺序做铺垫,此处手法不是重点,因为玩家要到剧本非常后期才能知道实现手法的道具。 破冰阶段就存在的视角不对称问题在本阶段仍然非常严重。

例如很多角色视角中都有给某一位角色送过食品,但是该角色自己视角中并没有写有些东西吃没吃。再以我自己的角色为例,在第二次案件中莫名就死了(可以推出手法,但实现手法的道具同样后期才公布),在第三次案件中本里什么线索都没有,只能靠他人线索作推断。

但本阶段的真正巨大坑点还是在于,对于习惯了推理本规则的玩家而言,基本上潜意识里默认DM是不会说谎或故意误导玩家的(实际上这个本开头也有类似的规则),但是在这个本中DM设定为凶手的*,可以和凶手有场外交流,并在讲解线索时模棱两可、避重就轻,且其他玩家对该设定一无所知。

这一设定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拍背”环节,DM可以宣布拍了凶手的背,甚至真的去拍了凶手的背。剧本中设定一个玩家被拍背即证实死亡,而凶手又一定是活到最后的人,这一悖论必然会对后续推理造成极大干扰。

林中对决・回溯仪式

在下一阶段就是玩家之间梳理信息,为最终推凶做铺垫。这阶段的问题在于突然之前的很多线索没有用了。例如之前记录下每一个人的住所条件,发现毫无作用。之前记录下每一个人的木偶,发现作用只是**而已。(其实这个细节深挖下去也可以锁凶,但要求玩家和作者脑洞对上) 此处有一个要点是盘左轮手枪的持有者。虽然不难,但绝对不能出错,如果盘错,直接没收三把枪,相当于凶手直接获胜(至少四把枪才能打死凶手)。如果盘出身份之前没有锁凶(即盘出伪解答),凶手也能拿到枪,玩家的赢面同样大幅降低。 到了左轮手枪作为道具的重要性体现出来的阶段,角色之间的不平衡已经达到了极致。拿过左轮手枪的玩家本中会有推出核诡的关键线索,而拿到十字弩的玩家本中几乎完全没有提到相关线索。但这还不是最坑的地方,最坑的地方是剧情中没有拿到左轮手枪的四名玩家没有资格参与投凶。 讲个笑话:推理木玩家推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投凶资

没有投凶资格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以口舌之劳去说服其他队友投出唯一真凶。如果有队友愿意公开左轮手枪的线索并深入讨论,其实还是有希望盘出核诡(叙诡)并锁定凶手的。 到这一步,玩家终于克服了坑爹推理,克服了坑爹视角,克服了DM故意干扰,克服了自己没有投凶资格,实锤了凶手身份并说服全体队友投凶手一人。都到这一步了,玩家总算能赢了吧? 对不起,不行。因为凶手还有自己的盾,就算所有人都投对凶手,并且作案手法也都分析清楚了,最后还是判凶手赢。 再讲个笑话:推理本全员投对凶手,判凶手获胜。

平衡分析

这里可能会有人辩解,凶手的盾也是通过自己暗中完成任务+其他玩家答题失误才获得的,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 那我们就来看看凶手的任务: 1.找出三名玩家的死因,私发给 DM 六名玩家中有一名玩家的死因是直接写在公共线索里的;另有一名玩家的死因可以由公共线索间接推出来;另有两名玩家为了在某一案中证明自己非凶手,会不得不说出自己的死因。有人可能会说玩家可以编造自己的死因啊?那问题来了,玩家在根本不知道凶手有这项任务的前提下,有多大的可能性去主动隐瞒? 2.找出玩家死亡顺序,私发给 DM 由于玩家不知道凶手身份(甚至不知道这个本是明

剧情点评

剧本开头以诙谐的语气简单讲述了连环谋杀案的经过,杀人动机即使在凶手视角看都可以说是非常离谱,脱离常人的思维模式。从玩家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被“按头杀人”。

但是啊,尽管你们玩家在剧本开头,是被抢行按头以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和莫名其妙的手段直接间接害死了人。但立意环节才不管这些,你们得被批判啊,得不容狡辩啊,得发自内心的忏悔啊。

人家凶手只不过是为了一个逆天的目的(变格动机)杀死了你们所有玩家(甚至为了凑人数杀了没什么关联的人)而已,而你可是犯下了间接害死凶手的*和*的滔天大罪,难道你不应该深刻忏悔吗?

什么?你说凶手自己长期不关注家庭也是间接害死自己*和*的原因?我木夕僧才不关心这些。

我个人以为,到这里给这个本打一个[坑害玩家]Tag,并不冤枉。

最终会有一个剧情反转,但这个反转本身也落入俗套,甚至进一步冲淡了立意。

其实说到剧本开头的连环谋杀,确实也是有一些比较精妙的设计。例如每一个案件都会有对应的民俗传说,并且会向玩家科普每一个传说的背景故事。颇有京极夏彦妖怪推理的感觉。但可惜这些案件最终大多以老套的解答(人物执念+被阴阳师*之类)而告终。

关于人设和感情纠葛,个人认为是比较牵强。一个学理工科出生的人(数学老师),突然就对阴阳师的说辞深信不疑。一个玩世不恭的人,突然能决定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让妻子获得*。我实在很想象这是同一个人做的出的事。